再发通告!官方教你如何正确购买、食用进口冷链食品
这里发出原稿完整全文。
相比之下,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近40年,取得了同样的经济奇迹,但社会奇迹并没有出现。第五,通过实行基金制度等方法来解决富不过三代的问题。
中国的慈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。不难理解,从海外看中国,中国俨然已是一个富裕社会。如何把这个目标落实到制度层面呢? 第四,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。也就是说,实体经济所创造的财富被不当收购。国企走出去有其必要性,但往往低估了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风险,甚至光考虑政治需要,而忽视了经济要素。
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积累很丰富的经验,不难引入。亚洲那些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,即早先的日本和后来的四小龙(韩国、新加坡、台湾和香港),在经济起飞的30多年时间里,不仅实现了经济奇迹,从贫穷经济体提升为发达经济体(即高收入经济体),还实现了社会奇迹,即培养了占这些经济体70%的庞大中产阶层。由此可见,只要北上广还在经济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,人口聚集就是长期的趋势,而其他城市也会因为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人才。
发展中国家好像也是如此,如墨西哥城的人口占全国19%,但经济占20%。大东京的人口聚集程度早就令人印象深刻,在仅占全日本4%面积的空间里聚集了25%的人口。未来这种相互推动关系也会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更加协调,对于我们的家乡,那才是真的回不去的地方吧。这正是城市化本来的含义。
多伦多人口占加拿大人口13%,经济占14.4%。我们能够抓得住的,唯有一个关键点,这就是经济聚集是不是甚于人口聚集。
这是说,移入东京的,收入水平就提升。此前多年的报道说,首尔像个黑洞一样吸取着全国的资源,甚至闹得釜山那样的城市也出现了负增长。干吗非要把人推向低处去呢?如果经济规律使然,人类喜聚集,创造更好的聚集环境不就顺了吗? 2010 年10 月我们在东京参加会议,主办方安排了一趟空中观光。那份报告的主题,正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分布的地理不平衡:人口、生产和财富向城市,特别是大城市和发达地带聚集和集中。
最后的这个例证,就写在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(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》)的前言里。要是处处不留爷呢?那城市化就到顶了,因为事情已经均衡。怕是老天爷也打不得包票,推进城市化的动力永不衰竭。人口聚集推进经济聚集,反过来再刺激人口聚集,这就是城市化的动态进程。
纽约市人口占美国人口2.3%,经济占3.5%。直升机从市中心的高楼顶上升空,环顾四处,好几座摩天大楼的楼顶上居然是工地,多部工程机械忙得正欢。
人往高处走,那还能挡啊?当然,大东京的高密度也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与生产成本,可是利害相权,孰轻孰重,春江水暖鸭先知,当事人总是算得明白的。有关的立法和政策,也在很长时间里围绕东京疏散更平衡增长的思路推进。
城市化与经济的关系 很多人集聚在一个相对不大的地理空间里,一旦达到某个人口密度的标准,此地便被命名为城市。这么想吧:开始兴许是安全或其他随机的原因促成了人口聚集,但人们只要发现人口聚集有利于经济增长,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增加收入,聚集与再聚集的增长引擎就发动了。还是人往高处走的准则在起作用,既然此处经济聚集趋势不再,收入不留爷,那人们就寻找其他收入更高的留爷处。读者可不要被重塑这类词语迷住了,似乎人们动不动就可以打造出一个新世界来。如果环境的、技术的、制度的和观念的条件能够维系经济聚集超越人口聚集,我们就有把握推断城市化必将继续。我倒是倾向于推断,如果出现了类似首尔这样的情况,即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持平,甚至略有不逮,那么这个城市的人口聚集就达到了一个边,再也难以继续。
芝加哥人口占美国人口0.92%,经济占1.25%。当一些城市停滞、衰亡时,另一些城市生机勃勃地兴起。
顶牛多少年,据说最后还是东京的市政当局及其规划专家认了。前世行行长佐立克还提供过一个更为夸张的例子:35.7%的埃及人口聚集在只占全国土地面积0.5%的首都开罗,但产出的GDP却超出了全国一半。
倘若问:为什么普天之下,人都喜欢往城市里凑?文化和文明方面的理由我说不好,经济上的动力看起来直截了当—城市创造更高的收入。讲过了,城市总以人口密度来定义。
道理简单:即便加上疏散和平衡政策的作用,东京的经济密度依然高于其人口密度,人均产出还是高出全国平均水准近70%。2004 年首尔的情况就是这样的,这个韩国首都的人口占全国的21%,但经济仅占20.7%。来源:经济观察研究院 进入专题: 北上广 。我们只能说,迄今为止,全球范围的城市化依然没有停步的迹象。
不过,这个全球第一大城市的经济聚集程度更甚:该年度东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.2 万美元,高出日本全国平均值67.4%。可是人口聚多了,经济密度是不是一定还可以提升?不见得。
只要北上广还在经济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,人口聚集就是长期的趋势,而其他城市也会因为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人才。这并没有否定城市化的动力机制—经济聚集甚于人口聚集。
反之,经济地理就将重新变平,不管你我高兴还是不高兴。放眼打量,这个变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迄今依然有增无减,城市化大潮不可阻挡。
洛杉矶人口占美国人口1.3%,经济占1.68%(把这三大美国城市加到一起,人口占全美4.52%,经济占6.43%)。经济密度高于人口密度,必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。看来,人还不单单是所谓的社会动物,而且还是倾向于集聚的社会动物【作者系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】 来源:中国经济导报 进入 迟福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一带一路 中韩经济合作 。
目前,韩国已设立的8个自由经济区,大都位于西海岸且面向中国的黄海沿线。借助中韩青年领导者论坛等活动,优化创新环境,集聚创新资源,为中韩两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。
海南和济州是友好省份,两省在旅游开发、生态环境保护、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。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,并将为中韩经济合作拓宽更大的市场空间。
海南岛和济州岛都是国际旅游岛,如果能够在服务贸易上深化合作,有望成为中韩深化合作的先行地区,并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。依托中韩沿海地区,共同推进能源管道、铁路、海港设施和物流枢纽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努力打造成连接中韩的国际大通道,是一个务实的选择。
评论列表